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概要:目标。笔者就近二十年教学实践谈点肤浅见解,供同行参考:一、现状浅析:1、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从古至今,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是因历史习惯而留存于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当然一方面说明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在学生心目中更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神圣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权利不可侵犯,意愿不容违背。过去的私孰——学堂——学校,教师的称呼由先生到老师,都体现了知识的重要,科教兴国嘛。这就造成了孩子从一进学校门就开始畏惧老师,要不然,哪有古人说的“男服学堂女服嫁呢?”2、教师的威严压抑着学生的思想。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架子摆得高,威严看的重,总认为我是老师,有绝对的权威,是不容你们这些小孩子侵犯的。师生之间无形的代沟不可逾越,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丰碑”。我曾经做个这样的一件蠢事:在我刚走上讲台不久,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下得多字也写得大,竟占用了他剩下的半篇空白的纸,还在下一篇写了两行,本子发下去后,这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疼极了。(那时的本子比较珍贵,学生都是自己直接买本子写,国家对贫困生的照顾政策尚没有出台)。也许是太心疼了,也许是反感老师的“大”字,这孩子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是吃了熊胆喝了豹子的血了,竟在本子后面写上:“请老师节约用纸”。看
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现状分析,http://www.daertutu.com
笔者最近做了一次调研:一所学校六年级三个班共184人,其中有36人特别喜欢语文,理由是觉得语文很有趣,能学到好多东西;有73人勉强愿意上语文课,能完成语文作业;剩下75人中,52人能考个及格,23人觉得语文很麻烦,学起来很累,学不进去。初中二年级2个班169人,语文成绩经常得优的的37人,仅占22%;中等及合格占55人占33%;45%的人不能及格.数学更糟糕,仅有20%不到的人喜欢数学,觉得很有趣,绝大部分认为数学太难枯燥无味。在很大程度上,大部分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总觉得很累,学习是迫于多方面的压力,并不是自己想学,而是家长或老师要他学,社会现实要他这样。
初中三年级,除了五分之一的孩子能升上重点高中继续完成学业,另有五分之二的孩子愿意去读职高或职业中专。其余五分之二有的只得外出务工,有的根本没有生活的目标。
笔者就近二十年教学实践谈点肤浅见解,供同行参考:
一、现状浅析:
1、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
从古至今,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是因历史习惯而留存于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当然一方面说明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在学生心目中更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神圣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权利不可侵犯,意愿不容违背。过去的私孰——学堂——学校,教师的称呼由先生到老师,都体现了知识的重要,科教兴国嘛。这就造成了孩子从一进学校门就开始畏惧老师,要不然,哪有古人说的“男服学堂女服嫁呢?”
2、教师的威严压抑着学生的思想。
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架子摆得高,威严看的重,总认为我是老师,有绝对的权威,是不容你们这些小孩子侵犯的。师生之间无形的代沟不可逾越,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丰碑”。我曾经做个这样的一件蠢事:在我刚走上讲台不久,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下得多字也写得大,竟占用了他剩下的半篇空白的纸,还在下一篇写了两行,本子发下去后,这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疼极了。(那时的本子比较珍贵,学生都是自己直接买本子写,国家对贫困生的照顾政策尚没有出台)。也许是太心疼了,也许是反感老师的“大”字,这孩子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是吃了熊胆喝了豹子的血了,竟在本子后面写上:“请老师节约用纸”。看到了这大胆怵逆我的批语,我觉得我的师尊受到了菲薄,火起,竟用更大的字写下了更多的评语。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在我粗暴无礼的回击下,对老师的失望甚至是憎恶。他会理老师吗?起码在他的心中,老师是豺狼虎豹,是毒蛇蝎子,见了就怕,他会和你交流吗?他会对学习产生欲望吗?恐怕永远不会。现在想来,我用什么也弥补不了带给他的一生的影响,我心有些痛了。
3、课堂缺乏活力与挑逗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经有位理科教师,上课确实讲得有条理,由浅入深,可他老是板着脸,不苟言笑。课堂上气氛沉闷,压抑,使很多学生如同坐牢的感觉,显然不能引不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逻辑性相当强,要学好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而学生昏昏欲睡,心不在焉,听不进去老师讲授的知识,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一旦没有了兴趣,很难将学业进行下去了。曾经有些孩子在小学成绩很不错,可上了初中,随着学习科目增多、课时容量增大、课堂密度加大,加之没能很好调节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跟不上,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只得从厌学发展到辍学。
4、教师的疏忽无意挫伤孩子的灵气。
许多孩子,下课了和老师拉扯家常,很随便。也有孩子,见到老师总是羞涩地一笑,或者干
敏捷地躲到一边去,不敢和老师摆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同学,他们更不敢说话,生怕说错或说不好,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曾在低年级一堂语文课上用“被”组词,一个爱发言的孩子说“贝壳”,我晚上盖上“贝壳”睡觉了。当即,学生们肆无殚忌狂笑起来,我也忍不住笑了。遗憾的是嘴巴伶俐的我竟忘了给这孩子几句鼓励的话,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脸红到了脖子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再发言了。
5、“年龄是喜欢表现的分界岭”。
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以积极发言,大胆表现为荣。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表现,总是让同学瞠目结舌,老师刮目相看。常常竖起大拇指:“真棒!”“你真聪明!”孩子越夸越美,越夸越得意,越夸越灵气。
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似乎在身高与年龄的都增长下,学会了腼腆与娇羞。他们往往没有了以前的那股子热情,似乎让老师的提问有了一些倦怠,课堂上沉闷多了,有同学发言,他们则静静地望着,好象在勉强听一个不太感人的故事。
五六年级学生更是信奉“沉默是金”,他们不太理会老师,如果课堂生动,最多聚精会神地听;如果课堂沉闷,他们则昏昏欲睡,即便是少有的学生发言,他们则以一种不可理喻的眼光瞅着他,那神情,似乎有羡慕、有嗔怪,更有淡淡的冷漠。一看到这种现状,教师的心里,始终有一双指甲锋利的手在抠我的心,很痛很痛。
6、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的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要怎样就能怎样。根本没有体验过父母童年的艰辛,前辈缺衣少食的苦日子。以自我为中心,视物质享受为一切。随着孩子越大,这些问题越突出。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为什么孩子越大越糊涂,为什么孩子越大越难教越怕教呢?小时侯养成习惯,形成的思想,长大了却还要反复地纠正,常常令老师头疼,家长心焦。这是经常困惑我们的一个社会问题。
7、升学压力大导致信心丧失。
好多孩子在初中其实也面临自然淘汰。因为初中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机会升上高中直至大学。小学的基础差,中学同学来源更广,相互影响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些落后孩子的影响下,一些较好的孩子也没心思学习了,整天吃喝玩乐,扯皮打架,抽烟喝酒,早恋,不务正业。有的甚至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危及社会安定。在最危险的年龄段,如果不能给予更多的心灵疏导,行为导向。父母的倾力付出,老师的苦口婆心,他们早已忘了一干二净。真的很可怕很可怕。
8、孩子生理、心里成长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