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让学生心灵之花盛开
[04-28 00:38:20] 来源:http://www.daertutu.com 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9807次
概要: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西方学者关于情感教育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情感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智力教育而言的,它是智力教育的平行面,是对智力教育的补充与发展。它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又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换言之,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因此,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增强教育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极易使
情感教育让学生心灵之花盛开,http://www.daertutu.com展望新世纪,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方法也面临着一种变革和发展。传统的以灌输、说教为主的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柳斌同志曾说过“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情感教育也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在此,我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谈一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情感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前几年,英国沃里克大学召开了一个世界性的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西方学者关于情感教育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情感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智力教育而言的,它是智力教育的平行面,是对智力教育的补充与发展。它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又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换言之,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因此,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增强教育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
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极易使学生形成多疑、对人怀有敌意、感情冷漠、自暴自弃等不良个性特征。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对集体、他人、社会的情感等,往往同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人情冷暖密切相关。当前,有极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感到不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也正是由于他们不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实际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其中自然也包括教师的关心、爱护。可见,师爱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性能否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现实体系的感情和态度。
(二)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与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故意的非难、恶意的打击,学生就会引起抵触情绪和行动上的抗拒。可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
教师对后进学生的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来说,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认为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他们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使他们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使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除,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接受老师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为更好地转化他们奠定了基础。
师爱还能诱发学生去仿效教师的品德,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强烈的模仿性是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那些他所嫌恶的人。所以,教师的爱又能促使学生去模仿教师的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可看到,学生们不仅乐意接受他们所爱慕老师的情操和观念,而且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他们所爱慕老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这样,教师的道德观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道德观,教师的行为准则就成了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一个热爱学生并受学生所爱戴的老师,其榜样则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它能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深深盖上教师优良品质的印记。
(三)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情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理关系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
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里人与人关系的具体化,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息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 - 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