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概要:关心理健康的要求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足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4、当今社会,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幼儿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孩子少,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特别是家长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心情尤为突出,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赋等实际情况。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前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胆怯、任性、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阻碍了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把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问题行为,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http://www.daertutu.com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1、21世纪将是“积极心理学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倍受社会关注,专家指出:公民的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疏导造成的。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公民的心理素质需要从小培养,从幼儿抓起。
2、《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对教育总目标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规程》把这样一系列有关心理健康的要求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足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4、当今社会,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幼儿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孩子少,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特别是家长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心情尤为突出,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赋等实际情况。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前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胆怯、任性、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阻碍了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把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问题行为,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园确定了“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这一课题,本课题是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高我园幼儿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幼儿心理问题行为,促进幼儿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培养他们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的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幼儿心理发展,适合幼儿年龄特征。
2、全面参与性原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幼教工作者应让家长认识其重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督促训练幼儿各方面的习惯和能力。
3、活动性原则: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设计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系列活动方案,开展一些有针对性地研究。在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和叙事研究的方法,建立幼儿心理档案,通过对个案分析,追踪研究,探索心理问题的矫治措施。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与五大领域学科的教育以及幼儿的一日活动相互结合、渗透,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协同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主要采取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五、课题组成员
组 长:曾凤菊
副组长:张文菊 田晓玲 赵长虹
组 员:赵芳艳 李云芳 张俊峰 吴卫红 覃露云 刘安梅 秦立秀
六、课题研究对象
长阳教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全体幼儿。
七、课题研究步骤
2007.1--2007.4 课题酝酿、申报立项,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设计方案,接受总课题组指导,课题开题。
2007.5――2008.6:组织实施研究,完成第一阶段性成果报告。
2008.7――2009.6:开展第二阶段研究,完成阶段性成果报告。
2009.7——2009.12: 开展第三阶段研究,完成阶段性成果报告。
2010——课题总结,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措施及策略
本课题将以教师和家长为抓手,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在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中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抓教师学习,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以健康研修组为龙头全面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师德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保教保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