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大耳兔兔 - http://www.daertutu.com !

推动家园共育 提高幼儿素质

[10-15 21:20:15]   来源:http://www.daertutu.com  幼儿教师文档   阅读:9351

概要:家园双方应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家园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常性 家园沟通不能只是开两次家长会,搞个家园联系栏,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家园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及时的沟通。 2.双向性 沟通应不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向家长反映、汇报幼儿在园的表现,家长也需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实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家园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幼儿园应更主动,幼儿教师要为畅通沟通渠道创造条件。经常性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并创造新的方法。经常性的家园沟通既要面向全体家长,又要有重点。 3.注重个别化的沟通 沟通有面向全体家长、部分家长和个别家长等多种方式.但由于孩子的情况各异,家长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大量的经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儿童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家长教育的问题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身心获得健康发展。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如:家访、约谈、家园

推动家园共育 提高幼儿素质,http://www.daertutu.com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幼教界人士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进行家园合作。我国不少研究单位和教育机构积极进行家园共育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但这方面的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一些幼儿园对家长工作与家园合作不够重视,不少教师尚未树立大教育观,满足于封闭式的辛勤耕耘,忽视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有些园光是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而很少与家长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开展家园合作还缺乏经验与必要的技能。下面就如何推进家园共育谈些看法:

    一、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

    “沟通”是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应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家园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常性

    家园沟通不能只是开两次家长会,搞个家园联系栏,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家园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及时的沟通。

    2.双向性

    沟通应不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向家长反映、汇报幼儿在园的表现,家长也需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实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家园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幼儿园应更主动,幼儿教师要为畅通沟通渠道创造条件。经常性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并创造新的方法。经常性的家园沟通既要面向全体家长,又要有重点。

    3.注重个别化的沟通

    沟通有面向全体家长、部分家长和个别家长等多种方式.但由于孩子的情况各异,家长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大量的经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儿童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家长教育的问题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身心获得健康发展。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如: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活、便笺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等。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送、接孩子的机会与家长沟通,这种方式简便及时,很受家长欢迎;而家访与约谈,可以使老师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共商教育对策,这种方式虽不常用,却很重要。

    要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地产生信任感,并由衷地尊重教师;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时,就会消除心理上的距离,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情况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为家园沟通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目的是使家园教育有机联系,密切配合,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家长参与班级组织的教育活动

    班级根据教育目标开展的有些教育活动,可请家长参与,与教师协同教育孩子。如有一个幼儿园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在大班持续开展“咱们的新发现”活动,每周一次由小朋友向全班讲述他们的新发现和所获得的新知识。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热情支持和积极配合。在教师的倡导下,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随时注意引导孩子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探索奥秘,启发孩子尽量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孩子难以找出答案,家长则深人浅出地讲给孩子听,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这项活动使孩子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仅靠两位教师在园内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家长参与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显示出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环保教育,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培养良好习惯等,都可请家长参与,做到家园密切合作,以增强教育效果。

    2.家长进课堂、当“老师”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从事不同工作,如:教师、医生、科学家、演员、乐手、作家、警察、厨师等等,他们具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请他们来园里,进课堂,当“老师”,给孩子讲解或进行表演,会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如青岛市中科院海洋所幼儿园请一位幼儿家长——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向孩子讲述考察南极的见闻,介绍当地的自然风貌、气候特点、动物生活等等,引起幼儿极大兴趣,使他们丰富了知识,萌发了爱科学的情感。除了请家长当老师讲课外也可组织孩子参观家长工作单位——工厂、邮电局、消防队、养殖场等,请内行的家长作适当介绍,使孩子获得初步的社会知识,这样做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3.组织与改进开放日活动

    通常幼儿园的开放日都是固定在某个日子,不少幼儿园在开放日那天搞得热热闹闹,成了实际上的老师与儿童表演性质的活动。这种做法背离了开放日活动的宗旨,应当改进。开放日活动一定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真实情况,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了解老师的常规训练及教育方法,以便于家长在家里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

    对家长的参观,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告诉家长注意看什么,怎么看。比如要着重看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看孩子怎样与同伴相处,看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横向的攀比,以免产生消极的后果。

[1] [2] [3]  下一页


标签:幼儿教师文档教师文档,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 - 幼儿教师文档

《推动家园共育 提高幼儿素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