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成长
概要:乐游戏,也有的表演在幼儿园或家里所学的歌曲,还有由家长和 教师共同参与表演节目。表演内容有唱歌、舞蹈、乐器等,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六、农村幼儿音乐活动的实践效果为了促使农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认知、情感与态度、感受与理解、表现与创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体现,我们在歌唱、韵律、音乐游戏、打击乐、音乐欣赏等活动中,通过区域活动、日常活动、主题教学等形式展开了以下活动。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测试表记录中一班 音乐活动中幼儿活动能力发展情况 好 % 较好 % 一般 % 前测 4 11.8 12 35.3 18 52.9 后测 10 29.4 18 52.9 6 17.6 (一) 歌唱活动。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扩展,但许多孩子对歌曲音域、音高的了解、理解不够,我们利用许多方面的经验——视觉、触觉、动作的暗示,并伴之以听觉等进行教学。如:当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的旋律时,要求孩子联想向上或向下的动作,并伴之以“上楼”或“下楼”的词语。这样练习后,当教师再使用钢琴来表现旋律的进行方向时,要求孩子以动作进行反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反应。1、歌曲中的组织引导(1)动作进入法。该方法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
关注农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成长,http://www.daertutu.com(3)与主题活动之间的相互渗透。
围绕一个环境主题内容组织的音乐活动。如以“环保教育”为主
题时,我们开展了《机器人》的律动,通过对机器人肢体动作等的模仿创编,来学习“机器人捡垃圾”的韵律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也加强了环保教育。
(4)与生活环节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一日生活中,加入音乐活动。晨间活动时,我结合音乐活动中
所学的各种模仿动作,音乐游戏来扩充活动的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幼儿身体,又培养了动作的协调,发展节奏感及增添活泼愉快的欢乐气氛;午餐前和起床后,我组织幼儿开展一些不需要很大空间、活动量也不太大的唱歌、节奏、音乐欣赏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力和表现力。
(5)与家园互动之间的相互渗透。
采用内容丰富多彩的音乐会等形式来进行音乐活动。如:我在“圣
诞节”篝火晚会中的活动安排上,有的幼儿表演过去及当前所学的音乐游戏,也有的表演在幼儿园或家里所学的歌曲,还有由家长和
教师共同参与表演节目。表演内容有唱歌、舞蹈、乐器等,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六、农村幼儿音乐活动的实践效果
为了促使农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认知、情感与态度、感受与理解、表现与创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体现,我们在歌唱、韵律、音乐游戏、打击乐、音乐欣赏等活动中,通过区域活动、日常活动、主题教学等形式展开了以下活动。
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测试表记录中一班
音乐活动中幼儿活动能力发展情况
好
%
较好
%
一般
%
前测
4
11.8
12
35.3
18
52.9
后测
10
29.4
18
52.9
6
17.6
(一) 歌唱活动。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扩展,但许多孩子对歌曲音域、音高的了解、理解不够,我们利用许多方面的经验——视觉、触觉、动作的暗示,并伴之以听觉等进行教学。如:当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的旋律时,要求孩子联想向上或向下的动作,并伴之以“上楼”或“下楼”的词语。这样练习后,当教师再使用钢琴来表现旋律的进行方向时,要求孩子以动作进行反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反应。
1、歌曲中的组织引导
(1)动作进入法。
该方法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
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有时我们从“人的身体动作开始”,特别是小班,在《小手爬》的
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小手爬的样子,再邀请幼儿在同伴身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爬到指定的地方,在活动中一边做动作一边听教师朗诵歌词和范唱歌曲;有时我们还玩“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全体幼儿园先把双手轻轻地放在双颊上,听教师喊出身体某一部位的名称后
关注农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成长
,就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放到该部位上去,教师在喊身体部位名称时,一开始可以很随意的秩序,然后可以转用歌词内容的秩序,接着就可以改用唱歌的方法发出指令,在要求幼儿边唱边做之前,还可以先请幼儿停止动作专心地练唱几遍,然后才是愉快地享受美好的歌唱和轻松舒适的动作过程。(2)歌词替换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词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的语法结构清晰单纯具有某种语言游戏性质的歌曲。我们“从歌词的替换开始”,如《大猫小猫》。先学唱新歌并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演唱关于“我是一只大猫,我是一只小猫”的歌词;再学习用其它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歌词,如大狗、小狗;然后学习用其它不同的事物形象创编歌词,如大鼓、小鼓;最后,学习用两种大小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歌词,如老虎、老鼠。
再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蹦蹦跳,蹦蹦跳,一个采蘑菇,一个在旁玩耍,真可爱,真可爱。”有的幼儿编得很离奇,充满童趣:“两条小鱼,两条小鱼,游呀游,游呀游,一条浮在水面上,一条沉看海底去,真好玩,真好玩。”这样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用已学过的do re mi fa so 5个音,用不同的长短来表现可爱的动物。幼儿兴奋极了,自由地边唱边表现出来,有的唱着短短的do做兔子跳,有的唱着长长的mi做着小鸟飞,有的唱着短短的re 做着小猴边搔头边一跳一跳的样子等等,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乐此不疲,完全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3)游戏填充法。
该方法适用于不断重复出现简单的、有特点的游戏类歌曲。例如:在《碰一碰》的
活动中,让幼儿找到一个好朋友,去接触身体的某此部位来碰一碰,这里既可以是两个相同的部位,如脚碰脚,耳朵碰耳朵;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部位,如手碰脸等。
(4)情境性故事法。
该方法适用于歌词内容反应简单的、强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的作品,如《迷路的小花鸭》,教师提问:“在池塘边的一棵柳树下,有一只迷路的小花鸭,它在那里哭着叫它的妈妈呢。谁会学学小鸭子,是怎样哭的?”然后教师还可以再问:“猜猜看,谁会来帮助迷路的小花鸭,把它送回家呢?”“做好事帮助了小花鸭子的人心里会怎样?”
www.daertutu.com“它高兴的时候唱歌会发也怎样的声音。”(5)改编性复唱法。
该方法主要采用一些幼儿耳熟能详的如《两只老虎》篈的旋律,让幼儿进行改编整个歌曲。如:活动《小夹子与小动物》中,在目标定位方面,主要是让幼儿初步、大胆地选编歌词,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设想,整个活动主要围绕“颜色——动物——叫声”,这样一条主线来贯穿始终。在音乐选择方面,我采用了幼儿熟悉的《两只老虎》音乐旋律,小班幼儿是幼儿期个体发展的初始阶段,以认知、个性、动作(操作)的发展上,尚处在十分不完善的状态,所以在过程教学过程上,我先让幼儿在玩夹子中学唱了前两句“小小夹子,小小夹,穿红衣,穿红衣。”并根据自己的夹子颜色进行仿编也是常用的“红、黄、蓝、绿”,接着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夹子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唱第三句“夹到一只××”,然后让他们学唱出小动物的叫声,也就是第四句,这样循序渐进的展开整个活动,实际上让幼儿在逐一学唱仿编歌曲,而且在歌词填充和演唱方面,采用的是复唱原则,也就是说每句歌词唱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