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大耳兔兔 - http://www.daertutu.com !

音乐活动中儿童过度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04-28 00:35:50]   来源:http://www.daertutu.com  幼儿园音乐舞蹈   阅读:9850

概要:友们,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懒惰虫',我们带他到草地上去劳动劳动吧。"因为她知道即使不做专门的说教,小朋友也都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她仍然提供了一个游戏的情境,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自己去体验劳动的快乐。这种灵活机智、因势利导的方法能使儿童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一次性给儿童的解释性话语和选择性要求过多 在一次小班儿童的歌唱活动《小猫吃鱼》中,老师想让全班小朋友分成吃饱的和没吃饱的;吃饱的小朋友站起来,没吃饱的坐下;吃饱的小朋友去喂没吃饱的小朋友。为了让小朋友明白这些要求,这位老师是这样说的:请吃饱的小朋友站起来,没吃饱的坐下,吃饱的小朋友去喂没吃饱的小朋友。结果是:有几个小朋友站起来了,其他小朋友几乎都跟着站了起来。老师一看这种情形又说:请没吃饱的坐下。结果是:有几个小朋友坐了下来,其他小朋友又跟着几乎全都坐了下来。老师只好又着急地重复了一遍,小朋友则更加迷惑,越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整个活动一片混乱。在这种混乱情境中,儿童的焦虑是可以想见的。一是,老师一次性给出那么多的语言信息,小班儿童根本记不住,又怎么做选择;二是,小班儿童的年龄特

音乐活动中儿童过度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www.daertutu.com
音乐活动中教师不当的教学处置将会引起儿童过度焦虑,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一、干巴巴的说教

    《懒惰虫》是一个非常诙谐有趣的歌曲。小朋友们和老师在边唱歌边做着找"懒惰虫"的游戏中体验着歌曲和游戏带来的情趣和快乐。然后当一个小朋友出人意料地说自己是"懒惰虫"时,老师马上停下正在进行的游戏,对全体儿童进行了一番"'懒惰虫'多不好呀,我们都要做勤快人,不做'懒惰虫'……"的说教。游戏的气氛被破坏了。那个说自己是"懒惰虫"的小朋友却因为老师的说教和评价而感到难受,其他小朋友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也因为老师这种严肃突兀的说教而突然受到阻断。聪明的老师则可能会这样做,她会说:"啊,小朋友们,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懒惰虫',我们带他到草地上去劳动劳动吧。"因为她知道即使不做专门的说教,小朋友也都知道"做'懒惰虫'是不好的"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她仍然提供了一个游戏的情境,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自己去体验劳动的快乐。这种灵活机智、因势利导的方法能使儿童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一次性给儿童的解释性话语和选择性要求过多

    在一次小班儿童的歌唱活动《小猫吃鱼》中,老师想让全班小朋友分成吃饱的和没吃饱的;吃饱的小朋友站起来,没吃饱的坐下;吃饱的小朋友去喂没吃饱的小朋友。为了让小朋友明白这些要求,这位老师是这样说的:请吃饱的小朋友站起来,没吃饱的坐下,吃饱的小朋友去喂没吃饱的小朋友。结果是:有几个小朋友站起来了,其他小朋友几乎都跟着站了起来。老师一看这种情形又说:请没吃饱的坐下。结果是:有几个小朋友坐了下来,其他小朋友又跟着几乎全都坐了下来。老师只好又着急地重复了一遍,小朋友则更加迷惑,越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整个活动一片混乱。在这种混乱情境中,儿童的焦虑是可以想见的。一是,老师一次性给出那么多的语言信息,小班儿童根本记不住,又怎么做选择;二是,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没有视觉形象呈现的情况下,他们不明白老师到底想让他们做什么;三是,老师一次性给儿童三个选择性要求,没给儿童留下思维转换的时间,必然导致思维的混乱,从而引起情绪紧张;四是,老师给出的三个选择性要求不是相互独立的,前一步的选择影响着下一步的选择,而小班儿童只能对每一个要求做出单独的选择,考虑不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他会在"吃没吃饱"这一问题上选择"吃饱了",而在"站着还是坐着"这一问题上选择"坐着"。这样自然会导致混乱;五是,儿童本来就有一种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小朋友站起来了,自己自然也想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坐下了,自己也想坐下来。面对这样的情境,有经验的老师可能会把要求分解:"谁愿意做吃饱的小朋友",留给小朋友一定时间思考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请吃饱的小朋友举手",等小朋友选择之后再提出第三个要求"请举手的小朋友站起来",然后再让站着的和坐着的小朋友结伴站好,再开始喂。按照这样的流程每个儿童都会思维清晰,行为有序,效果会好得多。类似这样在我们成人看来好象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教育处理,对低龄儿童来说恰恰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从而使儿童在。心理上能够轻松愉快、舒适地接受和理解,进而选择相应的行为。


    三、活动节奏过快,超越儿童能力水平

    举一个《三只猴子》的例子。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的节奏是这样的:

     × ×× ×× ×× | ×× ×× × O

有 一只 猴子 头上 摔了 一个 包

    有位老师在范唱和教唱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歌曲的特点和儿童的接受能力,一直用常规的速度歌唱,到这一句时也没有意识到该放慢速度,儿童还没有足

够的时间对歌词进行理解和记忆,教师已开始了下面的范唱和教唱。在这种状况下,每唱到这个地方,幼儿都出现乱唱。而老师却意识不到这是自己的原因,仍然不改变速度,只是重复教唱。老师的重复对儿童来说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为导致儿童歌唱混乱的根本原因不是歌曲教唱的次数不够,而是因为过长的歌词、过快的速度、过于密集的节奏都不合儿童心理的节奏。"当其他人的活动节奏跟我们的相接近,我们就会感到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使自己适应于他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蒙台梭利道出了儿童的心声。


    聪明的老师唱到这一句时一方面会放慢速度,咬准每一个字,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听清楚这一句唱的是什么;同时,她会调整歌曲的节奏以适合儿童的节奏,她会这样处理:


    × ×× ×× ×× | ×× ×× × O

     有 一只 猴子 头上 摔了 一个 包

    在每一小节做换气,"有"字、"猴'字和"摔"字唱时加重,并适当夸张口型,配以头部运动和其他体态动作来帮助儿童掌握。


    四、提问、解释、说明的时间选择不合理

    《洗一洗》是一首体现大象和其他小动物互相洗澡,互相友爱的歌曲。在这首歌的结束部分,老师让小朋友们站起来放松做游戏,这群小朋友已经坐了二十分钟,早就盼着起来游戏了,所以非常开心。老师扮演大象,已经伸出了双手做象鼻子,儿童扮演其他小动物,等着老师喷水给他们洗澡。可这时老师突然想起要让小朋友明白等一会其他小动物给大象洗澡时应该洗哪些地方,于是放下双手问小朋友:"你们都是什么小动物呀?你们想洗大象哪个地方呀?"小朋友本来只是兴高采烈地等着和大象互相洗澡,至于自己做什么小动物,想洗大象哪个地方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老师在此处提出这样的问题破坏了游戏的气氛,使儿童的游戏行为受到了阻断。聪明的老师知道在活动结束时最忌讳提问、讲解和说明,她知道儿童在此时更需要放松。她会走到儿童中间,并不断改变方向,使每一个儿童都能看到她,她也能看到每一个儿童。她不要求让每个儿童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小动物,她会通过动作示范告诉儿童该洗大象哪些地方。同样,在其它活动中她也会注意这个问题,她会在儿童处于稳定状态下把该问的问题问清楚,该解释的细节说明白,该讲的规则讲透彻,而不会在活动中做阻断儿童行为的临时性交代。

[1] [2]  下一页


标签:幼儿园音乐舞蹈幼儿园小班舞蹈大全,幼儿园中班舞蹈幼儿园管理 - 幼儿园音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