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大耳兔兔 - http://www.daertutu.com !

论幼儿兴趣与教育

[04-28 00:35:33]   来源:http://www.daertutu.com  幼儿园教育随笔   阅读:9884

概要:分。尊重幼儿的兴趣意味着要顺着他兴趣指引的方向来组织课程,即所谓“趁热打铁”。这时,我们无需煞费苦心地用种种策略来吸引幼儿注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选择的教育内容与当前幼儿感兴趣的占主导地位的日常经验是割裂的,那教育就变成了一件要“重起炉灶”的费时、费工的事,且最终也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不尊重幼儿的兴趣是对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三、在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的兴趣兴趣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有人称“它几乎蕴含了教育学所有的秘密”。然而,兴趣所具有的动态、发展的特性又使它显得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把握。在教育中究竟如何尊重幼儿的兴趣呢?1.依托幼儿的天赋资源捕捉兴趣只要幼儿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自发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幼儿正是在游戏中以自己的方式触摸这个世界,用自己的逻辑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我们能从幼儿的游戏中看到他们的兴趣所在,看到他们能力生长的信号。在下面的案例中,两位教师面对相同的情境作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体现出两者在把握幼儿兴趣上敏感度的差异。那是入冬以来第一场雪。雪不大,但一夜之间幼儿园草坪已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棉被”,足以令孩子们兴

论幼儿兴趣与教育,http://www.daertutu.com

2.兴趣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不关注幼儿真正的兴趣,一味地借助于变换刺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会养成幼儿对刺激的依赖。幼儿的心智活动停留于任性、好奇的表层,不去寻味所学的东西对自己的生活和行动的意义,会影响其理智责任感的形成。一旦养成这样的态度,一些优秀的品质如踏实认真、锲而不舍、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等便很难获得。另一方面,不关注幼儿的真正兴趣,而以教师的计划或选择为中心,久而久之幼儿便养成了服从权威的人格特质。不止如此,幼儿所表现出的外部服从与其内在固有冲动的分裂,更是其走向人格两面性的征兆。

3.不重视幼儿的兴趣是对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他关注周围世界,对生活中的各种主题总有着强烈的探究倾向,他的理智的兴趣就在他当前占主导地位的亲身接触的对象上。而这些应该视为教育资源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尊重幼儿的兴趣意味着要顺着他兴趣指引的方向来组织课程,即所谓“趁热打铁”。这时,我们无需煞费苦心地用种种策略来吸引幼儿注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选择的教育内容与当前幼儿感兴趣的占主导地位的日常经验是割裂的,那教育就变成了一件要“重起炉灶”的费时、费工的事,且最终也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不尊重幼儿的兴趣是对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三、在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儿的兴趣

兴趣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有人称“它几乎蕴含了教育学所有的秘密”。然而,兴趣所具有的动态、发展的特性又使它显得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把握。在教育中究竟如何尊重幼儿的兴趣呢?

1.依托幼儿的天赋资源捕捉兴趣

只要幼儿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自发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幼儿正是在游戏中以自己的方式触摸这个世界,用自己的逻辑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我们能从幼儿的游戏中看到他们的兴趣所在,看到他们能力生长的信号。在下面的案例中,两位教师面对相同的情境作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体现出两者在把握幼儿兴趣上敏感度的差异。

那是入冬以来第一场雪。雪不大,但一夜之间幼儿园草坪已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棉被”,足以令孩子们兴奋。两位大班教师一前一后带着幼儿下楼玩雪。几名幼儿发现滑梯上的积雪比较厚,于是从草坪跑向滑梯。草坪和滑梯之间的软质地上虽然没有积雪,但结了冰。“啪”,一名幼儿摔倒了,又一名幼儿摔倒了。摔倒的幼儿站起来,用脚去试探滑溜溜的地面,其他幼儿有的还在草坪上,有的也开始向软质地探出脚……两位教师迅速作出了反应。甲老师将幼儿集中到操场一隅,开始“现场教学”,引导幼儿思考和描述雪的颜色和性状。幼儿站在寒风中,小脸冻得红红的,顾盼神移,队伍开始骚动。乙老师却带着幼儿穿过草坪,来到另一边较开阔的软质地上,引导幼儿思考刚刚为什么会摔跤,并鼓励幼儿尝试一下怎样才能在软质地上安全行走而不摔跤。幼儿开始尝试,有的小心翼翼探出脚,有的下蹲放低重心,有的一点一点蹚着向前……

当两位教师看到幼儿摔倒时,第一反应都是保护幼儿安全,将幼儿带离有安全隐患的现场。甲老师利用现场环境让幼儿对雪的各种物理性状有更多的认识,但明显时机不对,我们从幼儿无心参与教师发起的这场寒风中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乙老师则顺着幼儿摔跤后自发产生的对冻滑软质地的探究倾向,有组织地让幼儿在较开阔的软质地面上尝试练习。幼儿兴趣高涨,大部分幼儿通过练习很快掌握了在冻滑地面上行走的自我保护技能。乙老师的反应应该说更适宜,因为她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并使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面对同样的情境,为什么乙老师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而甲老师错失了呢?这可以用杜威的一句话来解答——“我认为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才能使他工作得最起劲、最有效果。”[1]所谓“同情的观察”,就是设身处地、换位地体验幼儿的想法,再加以思考和判断。乙老师说,当时她就是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也爱这么玩,才考虑组织这个活动的。

2.凭借活动自身的挑战持续兴趣

幼儿的兴趣有别于一般性质的好奇,产生兴趣的幼儿通常会亲身介入对外部世界的探求。那么如何做到趁热打铁,不让他们仅仅停留于引起或满足了一种兴趣呢?

如,大班幼儿从植物园秋游回来后,教师把幼儿捡回的大小、颜色、形状各异的落叶投放到美工区,幼儿迁移了过去的拼贴经验,制作了树叶拼贴画。教师把几名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吸引了更多幼儿去美工区玩。幼儿对拼贴画是感兴趣的,但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表现手法比较单一。如果让幼儿这样玩下去而没有提高,可能幼儿的兴趣很快会消退。教师看到了教学的必要,随后从网上搜集了各种精美的树叶拼贴画作品,并挑选、归类,制作成幻灯片,设计并组织了关于树叶拼贴画欣赏及创作的集体活动。欣赏时,幼儿专注地观察,积极地讨论,不时发出赞叹;创作中,幼儿或神情肃穆,或双眉微蹙,或掠过一丝惊喜,活动室中弥漫着一种润泽的生长的气氛。

杜威认为,“教学不是预先准备好的,它是首先被感觉到需要,然后边实验边进行的。”[2]然而这种教学的需要如何能被感觉到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有自问,我们真的关注了幼儿吗?我们静心去听幼儿的“叽叽喳喳”了吗?幼儿在游戏时,我们是否真正在观察?还有,如果教师的头脑被预定好的课程表牵着,幼儿的生活被课程表分割成毫无关联的一个个片段,那么我们便很难期望幼儿拥有贯穿某件事的持续的兴趣。因为幼儿没有机会去经历一个连续的事件,生活只是一块块碎片,他们的思维仅停留于表层的阵阵冲动,深度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有益的生长。

3.拓宽幼儿的生活视野延展兴趣

幼儿的兴趣源于对周围世界人和事的探究,并伴随着幼儿关于某个主题从起始点到目的地的“旅行”。“行程”中或多或少的障碍和关隘是不断激发、持续幼儿兴趣的动力。随着“目的地”的到达,幼儿的兴趣也即消退。然而,只要幼儿的生活是丰富的,他们会“敏捷和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3]。

幼儿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就会有种种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的本能冲动的呈现,兴趣则隐藏其间。如何将经验的世界还给幼儿?这个问题似乎已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而这也正反映了尊重幼儿的兴趣并不只是成人态度上的转变,而应该是一系列行动上的变化。为幼儿“提供一个有材料、有用具、有资源的环境,并指导他们恰当地运作”[4],我们就不用再考虑兴趣。因为面对兴趣之物,兴趣自然身在其间。

参考文献:

[1][2][3][4]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中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5:12,47,112,207.

上一页  [1] [2] 


标签:幼儿园教育随笔幼儿教育随笔大全,幼儿教师随笔幼儿园管理 - 幼儿园教育随笔

《论幼儿兴趣与教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