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大耳兔兔 - http://www.daertutu.com !

浅谈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

[10-12 09:33:32]   来源:http://www.daertutu.com  幼儿园音乐舞蹈   阅读:9435

概要:,幼儿的美感体验并不深刻,且缺少稳定性。如:有的孩子正在玩积木,可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娃娃家有意思,就会扔下积木去玩娃娃家了;有的孩子在纸上画小房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用橡皮泥捏小鸡,他又觉得捏小鸡有趣,跑去捏小鸡了。孩子越小,这种表现越突出。3.1.3 审美想象日渐丰富,且带有幻想色彩 在审美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孩子编的故事怪诞离奇,会令人目瞪口呆。游戏中的想象更为丰富,树叶、瓦片、小草,在他们眼中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餐具和佳肴;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如妈妈让孩子画一只小鸭子,可孩子画了四只。妈妈问他为何不按要求画,孩子却说,“一只小鸭子多孤单呀!许多小鸭子在一起玩 才有意思。”孩子的回答说明他在画画时注入 了自己的感情。3.1.4 审美评价愿望强烈,标准简单,且有两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如孩子在看电视、听故事时,总是急于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故事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充分显示情感的两极性(爱与憎、乐与悲

浅谈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http://www.daertutu.com

3.1.1  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在文学欣赏中,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艺术形象。幼儿故事中的小羊不能是呆板地站着,而是咩咩地叫着:小熊是吧嗒、吧嗒地走过来的,小花猫是喵喵地叫着跑过来的……。可见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3.1.2  情感强烈、外露、不稳定是幼儿审美的又一特点

  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孩子在听故事时听到伤心处会掉眼泪。同时,幼儿的美感体验并不深刻,且缺少稳定性。如:有的孩子正在玩积木,可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娃娃家有意思,就会扔下积木去玩娃娃家了;有的孩子在纸上画小房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用橡皮泥捏小鸡,他又觉得捏小鸡有趣,跑去捏小鸡了。孩子越小,这种表现越突出。

3.1.3  审美想象日渐丰富,且带有幻想色彩

 在审美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孩子编的故事怪诞离奇,会令人目瞪口呆。游戏中的想象更为丰富,树叶、瓦片、小草,在他们眼中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餐具和佳肴;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如妈妈让孩子画一只小鸭子,可孩子画了四只。妈妈问他为何不按要求画,孩子却说,“一只小鸭子多孤单呀!许多小鸭子在一起玩    才有意思。”孩子的回答说明他在画画时注入

了自己的感情。

3.1.4  审美评价愿望强烈,标准简单,且有两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如孩子在看电视、听故事时,总是急于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故事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充分显示情感的两极性(爱与憎、乐与悲、好与坏)特点。古尔维奇说: “儿童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对与错、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

3.2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特点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为“幼儿审美教育”或“幼儿美育”。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3.2.1  情感表现性

  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表现其情感和体验。例如:早上一入园,幼儿就告诉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好漂亮的大蝴蝶(风筝)!”这时教师应当与幼儿一道描述风筝的美,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之情,让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3.2.2  情节虚构性

  幼儿审美情节往往不因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才发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体现在编故事及绘画活动中。例如:幼儿在画小白兔时,突然说:“小白兔迷了路,到处找妈妈。”画熊猫时,不按老师的要求而添画了床、吊针,还解释说:“熊猫生病了,在打吊针。”这时教师决不能批评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批评只会扼杀

幼儿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尽量保护幼儿的这种超现实的审美情趣。

3.2.3  手段表现性

  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    的。例如:幼儿在砂堆里插上树叶,表示“绿在沙漠”。又如,教师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儿画出了小朋友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则用白色手工纸剪出美丽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纸屑抛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3.2.4  主体自主性

  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幼儿的自主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是对美的自我体验。对幼儿的审美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有的教师在玩色活动中害怕幼儿将颜料弄脏了衣服桌椅,常会代替幼儿完成点色的过程,不让幼儿自己动手


浅谈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活动,

幼儿完全是旁观者,根本谈不上对美的自我体验。

3.2.5  目的非功利性

  幼儿审美教育不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而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和态度为目的,因而是非功利性的。一些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幼儿掌握“一技之长”,而强迫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这样做,只会使幼儿失去真正的乐趣,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过激行为,是不可取的。

4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多年幼教工作的实践,我总结出几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的经验与感受,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4.1  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在初次欣赏油画《天鹅湖》时,幼儿只说好看,却说不出为什么好看。

www.daertutu.com再次观察时,我让他们观察这幅画的内容、色彩,说画家是如何表现安静的气氛的。通过启发,孩子们发现灰兰色的天空、深绿色的湖水、白色的天鹅在视觉上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平静的湖水、姿态优雅的天鹅在形态上形成一种静谧的气氛。这些特点构成了整幅画面的静态美,给人一种恬静、闲适的情绪体验。渐渐地,孩子们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及艺术作品中蕴涵的美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幼儿园音乐舞蹈幼儿园小班舞蹈大全,幼儿园中班舞蹈幼儿园管理 - 幼儿园音乐舞蹈
上一篇:寓教于乐